2017年、2018年、2020年,寄居在杨浦区救助管理站困境儿童保护中心(下文简称“救助站”)的女孩小樑曾三次登上新民晚报。这个童年时就因为父亲去世、母亲失踪被送到救助站的女孩,这些年几乎一直生活在站里,在已经去世的老站长李福强和新一批救助站工作人员以及社工的关心下,被视为“救助站的女儿”的她,有了户口,又先后考上了中原中学和上海健康医学院。最近,她又传出喜讯,如愿收到了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个新民晚报一直看着她长大的女孩,真的长大了!成了从杨区救助站里走出的第一个研究生!
2017年本报首次报道杨浦救助站帮助小樑的故事。
小樑是一个身世坎坷的女孩。2011年,因为父亲去世、母亲失踪,她被送到了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由于她是非婚生子女,所以此前一直没法办户口,在救助站和定海路街道办事处帮助下,热心市民胡奶奶和孔爷爷收留了小樑。2016年初,因胡奶奶身体原因等因素,无法再继续收留她,救助站就把她接回站里,站里的困境儿童保护中心成了她的第二个家。
2018年小樑和杨浦救助站的故事第二次登上新民晚报。
2017年,15岁的小樑面临中考,时任站长李福强不顾自己已是癌症晚期,仍然和工作人员一起为她的未来四处奔走,得到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终于给她办出了户口,让小樑可以继续读高中了。在派出所拿到户口簿的那一刻,她热泪盈眶:“别人一出生就有的东西,我到了终于有了……”2018年3月,李福强倒下了,但他对小樑的谆谆叮嘱“路是靠自己走出来”从来没有被忘记,小樑用加倍的坚强和刻苦回报老站长的关爱。中考考入杨浦区重点中学中原中学后,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长期担任班长职务,并获评“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和杨浦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小樑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新闻登上2020年新民晚报。
李福强离开后,新一批的救助站工作人员成了小樑的家人。在站里,专职社工负责她的生活起居,跟踪学习、心理疏导、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帮她规划和管理生活补助。读高中的时候,每天上下学,站里会派专车接送,为避免同学们看见,车辆都会停在隐蔽处。上网课的时候,站里腾出办公用的笔记本电脑。迎考季,食堂每天确保鸡蛋、牛奶、水果供应,周末还按照口味适当加餐。
户口所在地的定海路街道也为她申请了低保金,再加上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她每月有1900元生活费;许多爱心人士和企业慷慨解囊,给予爱心捐款;高考前,杨浦区团委招募复旦附中的志愿者老师上门给她补课,区教育局则提供了特困家庭优秀学生辅导讲座;高考当天,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带着鼓舞士气的横幅,在考场外为她打气……带着这些关爱,小樑在高考中考出了超过上海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7分的好成绩,其中,英语成绩还考了全校第一名。
小樑在救助站度过18岁生日。
读大学期间,虽然有了寝室,但她的家还是在救助站,每逢周末和假期,她总会回来住一阵子。不在站里的日子里,社工会经常发微信,问问她的情况;从站里返校的时候,他们则会搬上小樑的行李,把她一路送到校门口。这份情,从不因时间推移、小樑长大而变更。
小樑很争气,大学期间就做好了规划:进入医院实习,一边积累实践经验,一边复习考研,未来继续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深造。如今,她如愿考取了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她说:“很开心自己备考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更开心没有辜负政府和站里社工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对我的支持。我能成功考研,除了靠自己努力学习,还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如果没有全社会支持我,我可能连考场都踏不进去。”当然,救助站的大家伙们看着她长大,也为她自豪和高兴,拿着录取通知书,他们说:“感觉就像自己孩子考试成功了一样,特别激动!”
小樑帮救助站食堂包馄饨。
大学期间,上海健康医学院减免了小樑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则通过小樑的低保收入解决。为了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地继续深造,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杨浦区民政局就已与定海路街道联动,为小樑申请相关助学帮扶政策资金。大家的关爱,小樑都铭记心中,她表示,入学之后将认真学习,争取尽早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则打算考公务员。小樑说:“我20多年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帮助,从救助站、街道,到学校……很多人关心我,我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当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不敢说做出什么贡献,就想成为一颗‘螺丝钉’,回报社会。”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